新京报:北斗组网成功 中国又一个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北斗组网成功中国又一个领域不再受制于人|新京报快评_1592906604746.mp4
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不仅在军事上,也可以在民用上独立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他人的局面。
文 | 张田勘
6月23日9点43分,中国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北斗三号系统具备更优质的性能
北斗相当于中国的GPS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也意味着,中国和全球公众可以享用由北斗三号系统提供的种种服务,如导航、定位、国际搜救等。当然,北斗三号系统同样是空间战略的竞争者。
迄今,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分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不仅在军事上,也可以在民用上独立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他人的局面。尤其是在民用上,如通信、电网、金融等行业,都需要导航卫星的精准的定位和授时功能。
另一方面,北斗三号系统的建成也表明该系统具有更优质的功能和性能。
因为北斗三号是一个系统,包含30颗卫星。这些卫星组成了一张网,将地球和邻近空间覆盖在内,因此北斗三号系统的作用更大。
这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三号组网,网上有30颗卫星,分布在三个不同高度的轨道面,包括24颗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不同的卫星就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MEO卫星是北斗三号当家卫星,运行在距离地球约2万千米的轨道,主要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
IGSO卫星是高轨道卫星,主要运行在距离地球3万6千千米轨道上,可以广泛服务于亚太地区。GEO卫星主要运行在距离地球3万6千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提供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等特色服务。
北斗系统将成为沟通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桥梁
不过,北斗三号系统更为重大的作用是,可以成为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桥梁,让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无论是北斗一号还是三号系统,都可能参与到信息技术和创造技术文明中,它不只是导航、手机定位、电子地图,而是会更广泛地与智能产业和时空信息密切相关。
由于能提供位置和时间信息,卫星导航技术必然要用于和整合于智能网络、智能传感等所有智能产业中,形成北斗+5G、北斗+区块链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产生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生产、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当北斗系统使用于和整合到农业时,一方面能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既减少人工,又能精确计算机械作业(播种、施肥、收割)的频率、位置、路线。在北斗三号系统之前的二号系统,就已经服务农机设备5万多台,使农机油耗节省10%,农业产量提高5%。
另一方面,当北斗三号系统更多地参与农业,作用就更深更广。它能提高肥料、杀虫剂等的使用精度,准确调节湿度和预测作物成长周期,既节约成本,又减少污染,还能大幅提高产量。
粗略的估计是,北斗系统与智能和5G结合,可以让农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降低15%,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而且,随着北斗三号系统与人工智能和网络的进一步结合,未来的生产效率和效果会更高。
当然,北斗三号系统对于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农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它可以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在感知、网络两个层面。如果在物流车辆上安装北斗设备,结合自身的物流大数据,就会形成物流智慧管理,既可以实时和随机调整车速和路线,也能保证驾驶安全,还能让物流更为快捷。
因此,北斗三号系统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它是将中国推向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并让二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