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退出中导条约对中国有何威胁
10月20日报道,特朗普宣布,由于俄罗斯违约,而中国根本没有签署,美国准备退出中导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简称INF)。INF在字面上针对中程核武器,但为了堵上漏洞,也涵盖在INF射程范围内的常规弹头武器。
特朗普退出INF,拿俄罗斯违约说事,但明摆着是对着中国来的
INF奠定了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的基础。从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开始部署可以机动发射而且具有很高精度的SS-20为代表的新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到1979年,苏联已经选定14个SS-20发射场,至少1个发射场已经进入实战状态。到1986年,华约共有279枚SS-20已经部署,可发射837枚核弹头(每枚SS-20可以运载3枚弹头)。
SS-20的精度、生存力、突防力使得冷战时代的欧洲核态势骤然严峻
美国马上回敬以“潘兴2”
另一个就是陆基巡航导弹
作为回应,北约从1983年开始在西德部署108枚新一代“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另有126(一说262)枚留在美国国内作为备用;并在西德(96枚)、荷兰(48枚)、意大利西西里(112枚)和比利时(48枚)部署陆基BGM-109G“狮鹫”巡航导弹(实际上就是“战斧”的陆基核弹头型)。一时间,欧洲上空核阴云密布。
从50年代开始,欧洲的核阴云就没有散开过,不停地在大规模核报复和灵活反应、逐步升级之间倒腾。但7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的一轮核升级格外危险,这是因为新一代核导弹不仅可以机动发射,具有前所未有的生存力,还具有打击的突然性和精度。中程弹道导弹的弹道低伸,飞行时间短,事实上没有有意义的预警时间。巡航导弹贴地飞行,可算是最早的远程隐身打击力量手段,也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更有甚者,新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具有比传统核武器高得多的精度。SS-20号称是苏联第一种精确的弹道导弹;“潘兴II”采用末端雷达地形匹配技术后,号称可以达到50米圆概率误差的精度;巡航导弹更是可以达到米级精度。这些新型核导弹适合用于突发地精确打击重要军事目标,而不再只是大规模杀伤的威慑工具。在理论上,这可以精确约束打击范围和控制打击烈度,避免对平民的无谓杀伤,把对手打痛但不至于逼迫对手痛下同归于尽的决心,极大地降低了核门槛。
但核大国之间不可能坐等对方升级。一旦越过核门槛,双方都担心,如果不抢先破坏对方的升级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被动。因此,降低核门槛的新一代核导弹反而破坏了核时代超级大国之间避战的惯例,极大地提高了大战的风险。美苏核军备竞赛就是掉入这样的困境。
为了降低核大战的风险,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签订了一系列核裁军协议,其中1987年12月8日签订的INF规定,美苏停止研发和部署所有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已经部署的必需全部拆除。
苏联曾提出,由于INF的重点在欧洲,苏联不必拆除全部中程弹道导弹,而是部分撤到乌拉尔以东。美国坚决否决了这个提议,理由有两个:1)中程弹道导弹是机动的,无法核实是不是又从乌拉尔以东回到了欧洲;2)美国心里想的是彻底消除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威胁,根本不愿意留这样一个尾巴。最后的INF如美国提议,双方彻底禁止中程弹道导弹,包括陆基巡航导弹,但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不在此列。
但在INF中,苏联是吃亏的,苏联空缺但美国强项的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都没有包括进去
INF无疑是军控史上的里程碑,但苏联被美国摆了一道:苏联在80年代没有成熟的巡航导弹,美国放弃了陆基巡航导弹,但保留了强项的海基(包括舰载和潜射)与空射巡航导弹,并且常规弹头化,在历次战争中大举使用,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准战略武器,并维持了对苏联(核后来的俄罗斯)二十多年的单方面优势。
苏联在理论上也可以研发自己的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但由于小型涡扇长期过不了关,直到近些年才初步形成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力量,并在叙利亚战争中得到成功应用。
在INF二十多年后,俄罗斯终于打造了自己的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力量,并在叙利亚战争中得到成功应用
美国指控俄罗斯9K729违反INF,俄罗斯否认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开始不动声色地研制陆基巡航导弹,在“东方2018”演习中露面的9K729(也称“伊斯坎德尔K”)就是代表作。俄罗斯方面声称9K729的射程在INF下限之下,但这糊弄不了人,9K729绝对具有超过500公里射程的潜力。俄罗斯的RS-26机动发射弹道导弹的最低射程高于5500公里,其扁平和可机动弹道有可能使其可作为中程导弹使用,但有说法由于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RS-26已经放弃。由于这些动向,美国不断指控俄罗斯违反了INF。
俄罗斯指控美国武装无人机相当于陆基巡航导弹
俄罗斯还指控美国用于导弹防御测试而研制的靶弹也实际上是中程弹道导弹,违反INF
俄罗斯则反指控美国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捕食者”、“劫掠者”等)早已违反了INF。广义地来看,察打一体无人机也确实可看作多次使用的陆基巡航导弹,其航程显然违反INF的规定。美国为反导试验研制的靶弹在射程和弹道特性上也确实符合INF的定义,哑弹头换上实战弹头就是如假包换的中程弹道导弹,这也是俄罗斯指控美国违反INF的依据。
双方的指控和辩护自然是一地鸡毛,什么问题也不解决。但美俄至少在名义上都没有重启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
时间快进到21世纪,美国梦醒,重回大国对抗的老路,但中国取代了俄罗斯成为头号对手。另外,美国拿俄罗斯违反INF说事,实际上俄罗斯在陆基巡航导弹打擦边球,美国并不太担心,有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制衡。但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就很怵头了。
中国不是INF签约国,而中国中导力量的发展突飞猛进
据说射程1500公里的东风21D把美国航母从中国海岸线逼退,射程可达关岛的东风26同样具有反舰能力
中国不是INF的签约国,不受INF限制。中国的常规军力与核军力还不能与美国相比,但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核常两用的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这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是巨大的威胁,尤其是美军作战体系高度依赖的前沿空军基地和预警指挥通信设施,对美国盟国更是巨大的压力。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将美国航母战斗群逼退中国的海岸线,也在本质上打乱了美国对中国的战争构想。
萨德也好,海基反导也好,盾硬永远追不上矛尖
最要命的是,尽管美国反导弹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导弹与反导弹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而在这游戏中,进攻的导弹通常占上风。貌似严密的反导弹系统不仅不可能避免漏洞,而且成本高昂。这与空袭和防空相似,尽管防空导弹高度发达,空袭依然是主动和占上风的一方。或者用足球做比喻,最优秀的守门员也不可能赢得球赛。
中国的高超音速技术世界领先,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困境
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的领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困境,高超音速技术不仅在射程上模糊了短程导弹与中程导弹的界限,也由于速度和机动性的组合而极大地加强了突防能力。防空反导技术毕竟比INF签约时代有了巨大的进步。巡航导弹在本质上是一次性使用的低空突防飞机,对高度设防和技术对等的对手已经不能确保可靠突防了。中程以下的弹道导弹基本上按照简单弹道飞行,末端机动能力有限,同样难以确保可靠突防。但高超音速武器结合了接近巡航导弹的机动性和接近弹道导弹的速度,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没有可靠的拦截手段。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美国拥有现成的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力量,但需要大型宙斯盾战舰和核潜艇或者重型轰炸机才能携带和发射。这些战略资源高度紧缺,而且战时生存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迅速崛起的中国军力进一步突显了这些困难。INF武器从适合公路机动的重型卡车上机动发射,研发、部署成本大大降低,生存力大大增加,对导弹的尺寸和重量也不敏感,升级余地大大增加。
在战术层面上,美国陆军长期忽视炮兵发展。野战炮兵的射程长期落后于欧洲、俄罗斯和中国,远程战场支援火力更是空缺,完全依靠空中力量。反恐战争的教训使得美国陆军意识到,有机炮兵火力比空中火力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及时性,大国对抗的新环境可能使得空中火力根本靠不住。美国陆军正在推行“大六件”计划,涵盖远程精确火力、下一代战斗车辆、未来直升机、战场网络、防空反导和单兵装备,但重点实际上是在防空反导、战场网络和远程精确火力,其中要求炮兵的“战略火力”射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这无疑是INF的范畴了。
在战役层面上,以常规弹头INF武器反制常规弹头INF武器属于对等反击,不易失控成为核升级。机动发射的INF武器也不易在第一波打击中被摧毁,这一点与固定的机场和预警指挥控制设施很不相同,大大增加美国和盟国作战体系的作战弹性。
在战略层面上,美国在亚太部署INF武器将大大加强远程打击力量,既做到向亚太倾斜,又缓解美军在亚太不足的常规军力,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平衡。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不是INF的签约国,对美国遵守还是违反INF没有发言权,除了针锋相对搞军备竞赛,对美国重启INF武器的研发和部署缺乏反制手段。另一方面,美国INF武器部署到亚太盟国的基地,中国必然反对。如果运作得当,美国可以把军备竞赛升级和区域安全态势恶化的罪责怪到中国头上,挑动邻国反对中国,甚至迫使中国加入INF 2.0或者某种军备控制机制,限制中国的导弹数量和部署。
但这首先有突破现有INF的问题。
只要符合美国的需要,美国对于践踏自己签订的国际军控条约没有心理负担,小布什撕毁反导条约就是一个例子。“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简称CSBA)在2014年就提出部分废除INF,在欧洲依然禁止INF武器,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其实就是亚太)取消限制,不仅容许美国在亚太部署INF武器,也鼓励俄罗斯仿效。兰德公司也有专门研究报告,分析废除INF及对东亚战略平衡的利弊。特朗普政府在今年2月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中呼吁美国重新开始研制中程弹道导弹,以此向俄罗斯施加压力。2019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要求总统在2019年1月15日前告知参议院,俄罗斯是否“实质性违反”该条约,以及中导条约是否仍对美国具有法律约束力。俄罗斯只是幌子,中国才是目标。特朗普的表态只能说是蓄谋已久。
事实上,俄罗斯也早就想修改甚至废除INF了。
冷战之后,俄罗斯军力急剧萎缩,防御态势急剧恶化,北约的出发线已经前出到离莫斯科不到500公里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倚重核军力是俄罗斯最经济、有效的选择。与常规军力相比,核军力好像是无穷大,把核军力这个无穷大放进军力对比计算后,常规军力的强弱突然就失去了意义。尽管核军力有“中看不中用”的问题,但这只是对低烈度冲突而言的。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会对有核国家避用大杀器心存幻想。。
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是俄罗斯仅剩的领先军事技术之一,废除INF之后,俄罗斯正式重启机动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发是大概率事件,与高超音速技术相结合后,很可能轻易突破北约在罗马尼亚和波兰的反导屏障,如果后者不是被俄罗斯短程弹道导弹抢先打掉的话。
中国也是俄罗斯不言的心病。俄罗斯一直在西方情节和东方情节之间摇摆,但从内心里,东方只是用来攫取的,西方才是精神家园。中国的INF武器至少在理论上对俄罗斯也是威胁,而俄罗斯受到INF的约束,没有有效的反制。在一些人看来,中国一旦解决了台湾问题,接下去就可能转向其他边境方向。中俄边境划界已经解决,但中国有不少人对于在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丧失的西伯利亚大片土地耿耿于怀,一旦条件成熟,力量就绪,“收回失土”的呼声可能形成很大的压力。
在美欧的强力围堵下,俄罗斯不仅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重返欧洲不成,连俄罗斯的龙兴之地乌克兰都被硬性割离,被迫一步三回头地向东转,与中国抱团取暖。但俄中亲近还是疏远都是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保卫俄罗斯利益,这才是俄罗斯一切安全政策的出发点。
在老布什时代,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就提议过取消INF,美国不同意,俄罗斯不愿也不敢承担毁约的罪责,于是提议把INF扩大,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也包括进来。这也符合美国利益。问题是中国没有理由加入INF,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废除INF后,最大的受害者是欧洲,这是9K729的估计射程
但废除了INF,就彻底放开了俄罗斯的手脚,最大的受害者是欧洲。解禁INF武器不仅重新使得欧洲在核阴云的笼罩之下,北约对俄罗斯的常规优势也受到抵消。英法没有研发INF武器的牙口,北约将再次依赖美国INF武器,民间再次掀起反核浪潮中,给已经不太平的欧洲增加不合时宜的动荡。美国不顾欧洲利益而废除INF的做法可能在美国与欧洲盟国之间已经深刻的裂隙中再打入大大的楔子。尽管特朗普对于得罪欧洲不在乎,美欧联盟是美利坚帝国的实力基础,动摇根基的事情最终也是损害美国利益的。
废除INF当然也放开了美国的手脚。对于美国来说,“战斧”上陆没有难度,重启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发也在美国的技术和经济能力范围之内。美国也在加紧各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现在的陆基版为了绕过INF的限制,连超级大炮、直升机发射这样的脑洞也出来了。
废除INF也放开了美国的手脚,对当前如火如荼的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至关重要
解决技术问题后,还要解决亚太部署问题,才能抵消中国的单方面INF优势。最适合的基地无疑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关岛,澳大利亚北方处在INF武器射程的上限,在理论上也可以作为基地。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澳大利亚对于主动往中国的核打击名单上凑肯定没有兴趣。澳大利亚实际上也太远,主流INF武器都有点鞭长莫及。
韩国最大的安全威胁在于北方,韩国最大的安全保证则是中国对北方的约束,而不是驻韩美军。不管特金会如何抓眼球,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在几轮南北、美朝互动中已经很清楚了。名义上还是防御性的“萨德”对中韩关系的冲击已经够大了,彻底进攻性的INF武器的冲击只能是灾难性的,逼迫中国出手向朝鲜提供远程压制武器甚至全面更新朝鲜军事力量。这不符合韩国利益。在作战层面上,敏感的INF武器的部署离三八线太近也不安全。
日本的反核运动一直高涨,INF武器具有明显的核潜力,美国的承诺未必能平息反核运动,当年在西欧部署“潘兴II”和“狮鹫”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另外,日本国土狭小多山,人口密集。部署少量INF武器形不成有效威慑和实际战斗力,大量部署则难以避开人烟密集地区,在和平时刻难以隐藏,在战时则机动不开,也容易招来对人烟密集地区的报复打击甚至先发制人的打击。
在关岛部署没有外交问题,但也有岛上土地狭小的问题,在这样狭小的地方大量部署高价值而又无法大幅度机动的目标,在军事上很不妥当。安德森空军基地已经建造B-2专用的完善设施,但依然在考虑往更远的夏威夷转移,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菲律宾是一个异数。在杜特尔特时代,菲律宾与中国关系走近了,但菲律宾与中国依然有南海争端,在传统上也深受美国影响,在某个时候再次倒向美国不无可能。另一方面,菲律宾也有把美国基地赶出去的先例,引来INF武器远远超过南海争端的需要,反而引来核报复的潜在危险,也未必符合菲律宾的利益。菲律宾复杂的国内安全形势和脆弱的海岸守备也未必适合部署这样的高价值武器系统。
INF级武器对中国周边战场有重大影响,但必须说,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控核升级。INF武器是核常两用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中国的一贯政策,来自中国的INF武器的常规性质不难判别。但美国不仅在条令上强调抢先核打击,而且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先例,美国向中国本土发射的INF武器在落地之前是不可能判别是核是常的。为了避免被解除核武装,中国难保不抢先升级,最终反而提高了全面核冲突的危险。美国的原意是降低使用准战略武器的门槛,而不是引火上身,开辟引向全面核冲突的快车道。
美国或许有意通过INF军备竞赛,把中国置于核危险之中,迫使中国签署INF 2.0,最后双方裁减核军备,以此来降低核冲突危险。但中国不是吓大的。在中国还没有核武器的年代,美国就没少对中国发过核威胁。与中国搞常规弹头INF军备竞赛更加没戏,这是罕有的中国对美国军事技术领先的领域,中国的产能也不是美国能比的。在部署上,宽广深厚的沿海和腹地更不是美国能比的。正在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还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的优势。
//s3.pfp.sina.net/ea/ad/5/2/99ebc016aaa65462316ba9891610eff1.jpg
再说,中国人的长处就是学习。INF 1.0里美国得以保留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最大的原因就是苏联根本没有对应的东西,空手是套不到白狼的。美国要想迫使中国签署INF 2.0,不先烧个几百上千亿打造个规模和技术水平与中国相当的中导力量,中国凭什么要理会美国?
当然,美国毕竟是超级大国,中国的领先不是美国不可能赶上的,但这也是要烧钱才办得到的。特朗普一改奥巴马的紧缩财政,使得财政赤字飙升,经济受贸易战的拖累也即将显现,这些制约有可能使得军费飙升成为短命行为。冷战后美国急于用武力强行打造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过度消耗军力,大批主战装备磨耗严重,军费开支已经受到重建三军实力的重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全新打造强大的INF力量,实际上力有不逮。
但姿态还是要做的。霸凌不仅符合特朗普在高压下开天价的做派,也是博尔顿这样对美国意志和美国实力当作宗教信仰一样的人的天经地义。问题是,美国可以不在乎反导条约,不在乎INF,甚至START,美国在乎防止核扩散条约吗?在乎导弹技术控制机制吗?还有众多构成当代国际安全基础的其他国际条约?也好,美国人在研究中国,也该学学中国人的智慧,有一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作者:晨枫)